贵州人事人才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个人简历 > 名人简历
名人简历

吴建民简历

发布日期:2014-08-24责任编辑:

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文系,被外交部录用,随后根据外交部的安排,在北京外国语学院读研究生。

1961年1月,被借调到团中央国际联络部;

1961年9月至1965年8月,常驻匈牙利布达佩斯世界民主青年联盟总部,任中国代表翻译。

1965年9月至1971年11月,在外交部翻译室工作。期间曾经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等国家领导人担任过法语翻译。

1971年11月,作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后派出的首批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人员赴纽约工作,直至1977年12月。在此期间,吴建民先后任三等秘书、二等秘书,主管安理会中东和非洲事务和联合国大会特别政治委员会工作。

1978年至1979年,在外交部北郊干校劳动。

1979年至1983年,在外交学会欧洲处工作。

1983年至1985年,在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任国际政治处处长。

1985年至1989年,在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任政务参赞(副司级)。

1989年至1990年,任中国驻比利时使馆和欧共体使团政务参赞、首席馆员。

1991年至1994年,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兼发言人。期间,1993年9月曾随同中国北京申办奥运会代表团赴蒙特卡洛出席国际奥委会有关会议,任代表团发言人。

1994年至1995年,任中国驻荷兰王国特命全权大使。

1996年至1998年,任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特命全权大使。

1998年至2003年,任中国驻法兰西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期间参与安排江泽民主席和希拉克总统互访对方故乡,这是中国外交史上我国国家元首与外国元首第一次互访对方故乡。

2003年6月,希拉克总统亲自授予吴建民法国荣誉军团(系由拿破仑1802年设立)大将军勋章,该勋章一般授予外国总理。

2003年7月,任外交学院院长。

2003年11月,当选为国际展览局主席。国际展览局是1936年成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吴当选为主席是第一个亚洲人,第一个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人士,第一个中国人担任此职。2005年再度当选为国际展览局主席,直到2007年11月卸任。国际展览局主席一届任期为两年,最多仅可连任一次。

2004年11月,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中有80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

2007年11月,当选为欧洲科学院副院长。

2007年11月,任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

吴建民 - 青年时代

1939年,吴建民在重庆出生。“我妈妈是一位非常善良的女性,特别愿意帮助人,街坊邻里有了困难她都帮,这一点对我和我哥哥一生影响至深。”

1955年,吴建民一心想报考北大物理系,但在老师朱庆颐的再三劝说下,参加了北京外国语学院的考试,不想竟获通过,他只好满肚子不情愿地上了。1961年吴建民22岁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研究生班毕业,从此走上了外交岗位,一干就是42年。

吴建民对外交可以说感情深厚。他曾说过:“如果我有第二次生命,我还会选择外交。”“我喜欢外交,因为每天都可以接触到新鲜的人和事。做外交官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我觉得,每天都能学到新东西是种很大的奖赏,这样,就不会觉得世界太无聊。”

专业为法语的吴建民一毕业就被派到了总部设在布达佩斯的世界民主青年联盟任代表翻译。“我很幸运,一毕业就到了一线,因此得到了很多锻炼机会。那时候参加会议,常常要连续翻译6个小时。”当时为了工作需要,吴建民还自学了英语和西班牙语。

1965年到1971年,吴建民在外交部翻译室工作期间,曾多次给毛主席、周总理、陈毅等老一辈领导人做过翻译。“能在他们身边,学习他们的言谈举止,我真的非常幸运。他们是时代造就的,可以说是千锤百炼、大浪淘沙,这些人真的是不得了。”儒雅的吴建民说到这里时颇有几分激动:“到现在,总理的气质依然被外国人津津乐道。我在法国时,法国人对我说过,‘他的眼睛真的是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1971年,吴建民被派到了联合国。用他的话来讲,那里“是全世界外交官的橱窗”。除了外交官,在那里,每天都能见到几十个国家元首,可以近距离观察他们在舞台上的表现。这个“见识”的过程也让他获益匪浅。

吴建民一直强调自己幸运地得到了这么多学习的机会,但他的经历正是“天助自助者”的最好诠释,因为正是他那种强烈的求知欲才使他能抓住机会不断充实自己。正如吴院长所说,这种求知欲是一个外交官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

吴建民 - 为世界介绍中国

来到法国后,吴建民就注意到在法国的一些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对中国不友好的一类字眼。他感到这样的舆论导向,是法国民众对中国认知存在偏差的主因,应当寻找适当的机会做他们的工作。

当索邦大学(即巴黎大学)向吴建民发出演讲的邀请后,他对演讲做了认真的准备。为了给那些对中国持有偏见的人以较为强烈的冲击,他对开场白动了一番心思:

“女士们,先生们,

自1989年以来,除掉三年九个月我在中国外,其他时间我都在欧洲。我观察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如果今天有人来对大家说,女士们先生们,这个美丽的大厅明天会坍塌,这个人一定会被大家当成疯子。因为,我们大家看到这个大厅是很牢固的,明天不会塌。但是,如果有人对你们讲同样荒唐的有关中国的话,那他可能不仅不会被当成疯子,而且还会被当成中国问题专家。

你们也许会认为,中国大使今天到你们这里来,胡言乱语,信口雌黄。不对。我讲话是有根据的。

1989年、1990年我长驻比利时,天天读到你们的报纸,天天听你们的广播,天天看你们的电视。当时人们怎么说中国的:1.中国政府即将垮台;2.中国经济崩溃了;3.改革完蛋了;4.内战行将爆发。这些都是白纸黑字写在你们报上的。

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不少年了,我们回头看看。那些灾难性的预言,不仅没有实现,而且恰恰相反,中国经历了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中国人的生活从来没有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改善。那些当年预测中国灾难的中国专家到哪儿去了?有一个出来作自我批评吗?”

吴建民的开场白一下子就把听众吸引住了,虽然话说得比较重,过去没有人这样对他们讲过,但吴建民能够感觉到,当时全场的人都在很注意地听。一席话讲完,全场听众热烈鼓掌,不少人对吴建民说:“吴大使,你讲的是事实,我们当时确实对中国看错了。”

坚持不懈的、频繁而耐心的说服,加上吴建民机敏的思维和生动的语言,使得偏见在多数法国人意识里占主导的现状有所扭转。中国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有人说,吴大使到哪里,哪里就刮起一阵“中国风”。

80多岁的蓬皮杜总统夫人一向对中国友好,她与吴建民相识后,就一再表示要帮助他开展工作。吴建民记得她第一次请他吃饭时,就对他说:“您如果想见谁,又约不上,就跟我说,我请他们,他们必来。”

后来,吴建民夫妇多次到她家赴宴,在她家见到了许多法国政界的顶级人物。有一次,她组织看电影,希拉克夫妇也到场了,她特意把吴建民夫妇安排在希拉克夫妇的旁边。

拉法兰刚就任总理一星期,蓬皮杜夫人就在一个周末把他们夫妇请到她家,同时她也邀请了吴建民夫妇,并安排他们相邻而坐,以便于交谈。

那一天的宴会简直就是政治讨论会,蓬皮杜夫人作为主人,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各路好汉”纵论天下大事。议论到一些热点问题,吴建民也“不客气”地加入进去,表明自己的观点。

参加这样的“政治讨论会”,一方面既听到了法国政界重要人物对国际问题的见解,另一方面,又可介绍中国方面的观点,使吴建民收获匪浅。因此蓬皮杜的家,是吴建民夫妇很愿意应邀前往的地方。

吴建民 - 驻法大使

魅力外交家

年轻时就给周恩来总理当过翻译的吴建民,深得周总理的言传身教。过去周总理常说“外交无小事”,每每在大节和细节上都尽善尽美,以君子之风、大国之风、政治家之风卓然立世,在国际上享有极为崇高的声望。吴建民以周总理为楷模,几十年如一日地锻造着自己。通过儒雅的个人魅力,他在各国政要间交了许多朋友,利用这些优势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1998年至2003年担任驻法国大使期间,吴建民在法国上上下下和华侨界均聚集起极好的“人气”,促成了三件大事:一是推动当时中法两国领导人江泽民主席和希拉克总统互访彼此的故乡,这极富人情味的善举拉近了两国人民的心,使中法关系进入历史上最好时期;二是开展“中法文化年”活动,这一创举已经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一种模式,推广到各个国家;三是中法互设文化中心,长期通过文化交流来进行思想和感情的交流。

而此前,中法关系并不是特别好,1992年法国卖给中国台湾“幻影”2000-5型战斗机和空对空导弹,成为售台武器最多的国家,引发了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1996年在联合国,法国再次参加了美国针对中国人权状况的反华提案。当时领导挫败这个提案的,正是时任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特命全权大使吴建民,他使出浑身解数,展开了魅力外交,在反对霸权主义、清算当年贩运黑奴罪行、揭露美国国内存在严重人权问题等美国的软肋上,慷慨陈词;团结广大亚、非、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共同声讨以美国为首的强国霸权,终于以绝对优势大获全胜。今天依然沉浸在胜利喜悦里的吴建民回忆说:“当我们拿下那场战役时,法国大使私下也对我表示祝贺,说你们干得太漂亮了从第二年开始,法国就不再充当这个反华提案的提案国了。”

大作“外交资源”文章

在吴建民的字典里,外交不仅仅是化解危机的重要手段,更是寻找机遇、寻求合作的桥梁。他担任驻法大使期间,中国民航总局要向法国一家公司购买3套设备,总价值1.3亿多美元,由于价格昂贵,民航总局负责人联络到我国驻法使馆,希望通过外交渠道,将经费节省到1亿美元以下,吴建民接受了这一请求,在通过与法国公司半个小时的谈判之后,促成了这项合作,为国家节省了上千万美元的资金。每次提起这件事情,吴建民觉得如果中国人能学会与国外交流的技巧,在对外经济合作中一定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吴建民说,外交及外交官都是资源,应该为经济发展服务。

依照惯例,中国驻外大使在离任前均须提交一份“工作总结”式的报告,但吴建民的报告却只字未提中法关系,而是主要阐述新形势下他所理解的“外交资源”,并提出:“中国外交早应该转化成经济发展的资源”。

自1999年策划在法国举办“中国文化周”,到2000年的“中国文化季”,2003年9月的“中国文化年”,吴建民在他熟悉的中法关系领域里大作“外交资源”的文章——伴随着两国频繁、多样的外交活动,中法贸易以每年1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

2003年6月底,吴建民离任前夕,法国总统希拉克向他颁授了“法国荣誉勋位团大骑士勋章”。这一荣誉勋位,是仅次于法国总统授予外国元首的十字勋章的全法最高表彰奖,授予一位离任大使,是破天荒第一次。 

在经过了近两年的精心准备之后,成功举办的“2005东亚投资论坛”,实现了吴建民揭开外交资源神秘面纱,让“外交资源”为社会服务的愿望。

在论坛上,吴建民发言时指出:“中国的资本走出去,外交要服务。什么叫‘外交资源’?包括驻外机构,包括国内曾经从事过外交工作的人员,包括一些退休的人员,包括学者、海外的学者,这些人掌握国外的情况、国外的经济情况、国外的政治情况、国外的经济强项和短项、国外的法律情况,包括在国外干成一件事情,关键人物是谁,这个很重要。”

吴建民在新出版的书中提出,“外交是一种投入最少、产出最多的珍贵资源。”他曾在多种场合呼吁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各种“外交资源”,以达到良好的投资或合作效果。

吴建民 - 从外交官到学者

2003年7月7日,吴建民夫妇登上中国民航的飞机,离开了任职四年零八个月的巴黎。然而,吴建民卸任驻法大使,回国出任外交学院院长一职不到半年,他就又回到了巴黎。

因为在2003年的12月,国际展览局现任主席诺盖斯任期已满,要推选出一名新的主席。当时有几个人流露竞选意愿,但国展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另有想法。

秘书长洛塞泰斯是西班牙人。从2000年开始,作为中国申办2010年世博会前线总指挥的吴建民便和洛塞泰斯多次打交道。曾经是外交官的洛塞泰斯在与吴建民的交往中,对他的外交风格和才略十分认可。吴建民离开巴黎前夕,洛塞泰斯几次到中国驻法国使馆,直截了当地对他说:“我观察了许多人,觉得还是你来当国际展览局的主席最合适。”吴建民自己从没想过这件事,听了洛塞泰斯的建议后,他觉得中国确实需要一些平台在国际事务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国际展览局确实是个很好的平台,但至于哪个中国人被推到这个平台上倒是次要的。洛塞泰斯对此很执著,又三番五次去找当时中国驻法使馆的二把手做说服工作。

驻法使馆的二把手几次将国展局的提议报回国内。然而出于吴建民将出任外交学院院长担子较重的考虑,中国外交部开始有些犹豫。但后来,负责与国际展览局接洽的中国贸易促进会十分积极。特别是后来国务院领导同志获悉此事后,中方遂决定支持吴建民竞选国际展览局主席,认为吴建民出任国展局主席对世博事业、对中国、对上海举办世博会有好处。

闻知吴建民被中国推为国展局主席候选人的消息,原来表示参加竞选的人纷纷放弃了候选人资格。这是因为在上海申博期间,吴建民与国展局各成员国代表进行了广泛接触,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沟通工作,与各国代表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上海申博成功,明眼人都看到了吴建民在其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和充分展现的外交才具。

12月12日在国展局第134次全体大会上,吴建民没有任何争议地当选为新一任主席。

在热烈的掌声之后,吴建民发表了讲话。他以提问开篇:21世纪还需要不需要世博会?它的基本价值何在?

接着,吴建民说道:21世纪世博会仍有存在的价值,其基本价值就是“四大”,大展示、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它的好处是能把世界的文明成果展现出来,然后大家面对面地交流,交流带来合作,合作又促进发展。这个理念非常好,是与时俱进的,带动人类的文明往前走。

吴建民还说: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21世纪是人类和平发展的时代。怎么才能和平发展呢?世界上曾经有那么多的仇恨,而举办世博会使大家走到了一起。为了互相合作,互相学习,加深互相了解,这样的世博会多好啊。

21世纪应该是民主和法制的世纪。一个国家要进步要发展,需要民主和法制,世界要进步要发展,也需要民主和法制。民主就是大家都有发言权,一个国家说了算,这不能算是民主。世博会大家都可以参与,这是一个民主的载体。法制就是大家定规则,订出的规则大家遵守。世博会一个国家是搞不成的,单边主义也是搞不成的。世博会是行动中的多边主义,它可以促进世界的民主和法制,促进发展与合作。

吴建民讲的这番话,是在他被推荐为候选人后所作的思考。在当选的场合讲出来,是一个很好的亮相,他的表述随即得到了许多与会成员国代表的赞许。刚卸任的国展局前主席诺盖斯说:吴建民是一位“有智慧、有远见、知识渊博的优秀外交官”,他接掌主席职位后,将会给国展事业带来新的推动力。国展局专职秘书长洛塞泰斯也相信,他同新主席将会建立起“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

吴建民的这次当选,创了国展局的三个第一,因为国展局从1928年成立,至此71年间还从来没有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人被选为主席。

2007年年末,吴建民两届国际展览局主席任期已满,在国展局第148次会议上,他被推举为国展局名誉主席。在吴建民做了简短的离职讲话后,全场起立鼓掌表示对他的敬意,这在国展局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2008年3月,参加完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并最后一次担任发言人之后,吴建民从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的位子上退了下来。又过了一个多月,又卸任外交学院院长一职。从此,吴建民退掉了身上所有有关外交工作的公职。但他依然没有停止,也不会中止关涉外交的思考。

吴建民 - 忙碌的花甲之年

等到了皱纹悄悄爬上额头的花甲之年,未及喘上一口气,又担任起今天的3个要职——做起了外交学院院长;此外还身兼两个政要级别的职务:连任两届国际展览局主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

昔日的驻法大使,今天的外交学院院长,64岁,他开始了第二个职业生涯,他要改革外交人才的培养模式,他要向社会揭开“外交资源”神秘的面纱。一部名为《外交与国际关系——吴建民的看法与思考》的著作摆上北京各大书店的书架。吴建民说,这本书讲述的是“老百姓看得懂的外交”。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在序言中认为“他擅长向世界介绍中国,40多年来为祖国的和平发展结交了许多朋友和合作伙伴”。在他就任中国驻法大使期间,中法互办文化年确定并参与了上海2010年世博会的申办。赵启正认为,外交官是国际风云气象师,优秀的外交家要具有广博知识、宽阔视角、历史深度、舍我其谁的责任心。而这些,吴建民都兼具。

从资深外交官到外交学院院长;从被法国总统希拉克授予“荣誉勋位大将军勋章”,到被毫无悬念地推选为国际展览局主席;从中国,到世界,再回归中国——吴建民,这位外交经历颇为丰富的“儒将”,一直备受国际舞台和中国外交界关注。

“要培养中国最好的外交官”

在吴建民眼里,中国外交官应该具备四方面的素质:第一要爱国。爱国并不是只放在嘴上,而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国家的利益所在。第二要懂世界。外交就是与世界打交道,因此要了解对方的文化、需求,同时发现双方利益的汇合点。第三要懂中国。因为中国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外界对中国有些理解有些不理解。一名优秀的外交官要能把中国的事情对外界讲清楚。第四要会交流。一个外交官的职责说到底就是对外国人讲中国,对中国人讲外国,如果交流能力不行,就不能(文章转载自: 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2/ 请保留此标记)胜任。

吴建民认为,中国外交官恰恰不大会交流,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是中国注重“敏于行、讷于言”的文化背景;其次在教育上对交流强调得不够,因此现在把“交流学”引进了外交学院,把“在世界上怎么与人打交道”的学问传授给未来的外交官。

吴建民表示,现在中国外交的神秘面纱已逐渐被揭开。中国外交部现在提倡“公众外交”很明智。外交在一定时期内需要保密,但一旦过了保密期,就应向老百姓公开;即使在尚未解密的时期,也应把事情本身向公众介绍。

作为外交学院的院长,吴建民上任时曾表示“要培养中国最好的外交官”。吴建民说,外交学院现在已培养了1.7名外交人才,其中有30多名省、部级干部,217名大使,2200毕业生现在正在外交部工作。可以说,中国外交领域的一大批骨干都是外交学院培养出来的。

他还强调,现在的外交人才培养有点脱离实际,自他上任后外交学院引进了“外交案例学”。钱其琛也非常关注这门课,吴建民本人也参与讲授。他认为,把外交案例引进课堂,才能使学生与现实接近。

现在的吴建民很忙,除了国内外的各种事情,他还特别要把国际展览局的事业做好,不能让人说中国人当这个主席没成绩。而他只要没有重要活动或有事脱不开身,就一定到外交学院上班,深入到教师和学生中间了解情况,亲自抓教学。他针对学生们的弱点,开设了“交流学”、“当代中国领事”、“外交案例”和“中国传统文化”等4门新课,自己亲自讲授“交流学”。

吴建民 - 家庭生活

夫人施燕华,现任外交部英语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她是第一批进驻联合国的工作人员之一;1975—1985年期间,任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的口译译员,曾任外交部翻译室主任、驻卢森堡大公国大使。有一女,在外企工作。

吴建民 - 逸闻趣事

快乐童年

吴建民自述:小的时候很贪玩,小学成绩很一般,初中成绩平平,高中成绩才蹿上来。该玩的时候我玩了,我小的时候养过兔子、鸡、羊,养过蚕,养过蝌蚪,用面筋粘过知了,斗过蛐蛐,真是其乐无穷!这些活动培养了我广泛的兴趣,对我后来从事外交工作是很有好处的。我小时候很喜欢运动,喜欢打乒乓球、打篮球、打垒球,这对我后来养成运动习惯、身体比较好大有帮助。

坚持每晚倒立锻炼身体

作为一个精力充沛的外交官,吴建民哪来如此旺盛充沛的精力呢?李肇星部长也在序中第一次幽默地揭开这个小秘密:“建民说的外语比我多、比我好……体育成绩也比我强。有一次,江苏一家晚报‘表扬’我说,李肇星作为常驻联合国代表工作繁忙,但每晚做倒立,坚持不懈。这其实是‘吴冠李戴’。

“外交麻辣烫”

1991年3月21日下午,从中国驻比利时使馆参赞位上卸任不久的吴建民,走进了北京国际俱乐部的外交部记者会现场。这是他担任外交部第10任新闻司司长后,首次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身份在公众中亮相,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9任外交部发言人。

从1991年到1994年,吴建民以“发言人”的身份共主持了170场记者招待会,从未出现闪失。他敏捷的思路、出色的口才以及从容、果断、刚柔相济的应对艺术,受到国内外同行、政治家和记者的好评。

时间到了1994年春天,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带着克林顿的“最惠国待遇”牌和“人权”大棒访华。作为外交部发言人,吴建民在中国领导人与克里斯托弗会谈后举行了一个“吹风会”。

一位美国记者上来就问道:“美方认为其外交官在国外可以随便、自由会见外国公民,你对此有何评论?” 吴建民答道:“美国有美国的法律,中国有中国的法律。中国不可能同美国一样。有人总是觉得美国那一套最好,其实不一定。本人在贵国待过10年,我看中国要学美国哪怕是100%的成功,中国也不会太平。美国的无家可归者有500万,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5倍。诸位想一想,如果2500万无家可归者在中国的大城市里到处游荡,中国还会太平吗?”

又一美国记者问道:“现在距离6月3日已经不远了,中国打算采取什么行动来满足美国提出的关于人权问题的七项要求,以便保持最惠国待遇?”

吴建民说:“这番话典型地反映了你们美国人的性格,急得很!你急什么?你们美国人有美国人的性格,我们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性格。为什么要学你们的?这个时限是你们美国人定的,不是我们中国人定的。美国有美国的计划,中国有中国的计划,我们谁也不要强加于人。本人参加了去年江泽民主席和克林顿总统在西雅图的会晤。克林顿总统也说,我们美中双方谁也不要强加于人,这很好嘛!你们美国人走美国人的路,我们中国人走中国人的路。中国人走自己的路已经走了5000年了!”

说到这里,会场传出一阵哄笑声。

这时,一位西方记者提问道:“克里斯托弗访华你们戒备森严,如临大敌,怕什么?是不是怕你们的政权不稳?”

这个问题倒是吴建民事先没有想到的,事先也没有统一回答口径,怎么办呢?吴建民急中生智,突然想起他在西雅图亲身经历的事。他说:“1993年11月,我作为中国外交部的工作人员参加西雅图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谈时,有一次我上电梯,正值有一位领导人要走过来,美国的保安便一巴掌把我给推开了。”

记者煞有介事地问:“你抗议了吗?”

“虽然心里不高兴,但我理解那位保安是在履行职责。”吴建明坚定地说,“中国政府没有什么好害怕的,在世界上我还没有见过哪个国家,当经济以两位数增长时,政府会倒台。”

在场的美国有线新闻网驻京记者对吴建民说:“讲得好,这话我等了两年了。”还有一位香港常驻北京记者激动地称他是中国“外交麻辣烫”。

“嬉笑怒骂皆是外交”

在人们印象中,外交官永远儒雅平和、彬彬有礼。他们似乎没有发脾气的权利。不过,在吴院长看来,“嬉笑怒骂皆是外交”。

40多年的外交生涯中,吴院长自然也有愤怒的时候。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日内瓦的一次会议上,某国外长点名贬斥中国的人权状况。吴院长听了很生气,于是口授答辩稿,措词非常严厉。吴院长说起这段往事时,依然抑扬顿挫、坚定有力:“第二天,他们就气势汹汹地来找我,脸都气红了,指责我说,‘你们怎么敢点我们外长的名?’我说,‘是他先攻击了我们,自卫也是人权。’他们叫嚷着要和我们进行答辩。我就回答,‘那就来吧,我会进行反答辩。’”看着陷入往事的吴院长,我们完全可以想象10年前他说这番话时的磅礴气势

当然,外交官不能乱发脾气。“成熟的外交官通常都有一个平和的心态,这种平和来自客观,而客观来自自信。”吴院长说,“大庭广众之下,我没发过脾气,因为我认为,多数人更容易接受娓娓动听地讲道理这种方式。”

“太神秘的结果是双输”

外交,在普通人看来,神圣而又神秘。有记者曾以“外交是什么”为题采访过街上行人,得到的回答大都是,外交很贵族化啊,衣着光鲜啊,出席高级宴会啊,等等。吴院长半带调侃地说:“大家不了解外交,所以外交部想涨点工资都难。”“今天,中国的开放度是史无前例的。去年,2800万人走出国门,1500万外国人来到中国。这种情况下,老百姓不了解外交,就会丧失很多机会。”此外,老百姓不了解外交,就不会知道外交人员为国家做出了怎样的贡献,更不会明白他们付出了怎样的牺牲和代价。有人把我们的驻外使馆戏称为“和尚庙”,因为外交官家属大都因为工作和家庭等原因无法随行。有些外交官的孩子甚至因为没人照顾而误入歧途。“这可是父母终身的痛苦啊,”吴院长加重语气说,“外交太神秘了,结果不是双赢而是双输。”

周恩来眼中“精干的人”

吴建民于1939年3月底出生于重庆,在重庆长到7岁时,随父母回到祖籍江苏南京,进入了南京市南昌路小学读书。1951年小学毕业后,他进入了南京二中读书。1955年,北京外国语学院来南京招生,班主任希望吴建民报考北京外国语学院。因当时“北外”是按部队院校的要求招生,要求很高,而吴建民一心想报考理工科大学,所以他当时对读“北外”犹豫不决。在老师的再三劝说下,吴建民参加了“北外”的考试,获得通过。

1961年9月,吴建民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获得硕士学位后,被分配到团中央国际联络部,继而被派到匈牙利接替朱善卿担任中国常驻民主青联代表的法语译员。当时他才22岁,不但聪明好学,而且谦虚,肯吃苦,被后来到任的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韩克华一眼看中。

为了把年轻的吴建民调到自己的手下工作,韩克华专门给外交部打了报告希望部里与团中央协调。团中央国际联络部不知从哪里探听到这个消息,又以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的名义给外交部打报告,要求把吴建民留在团中央联络部工作。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陈毅早就听说吴建民是个能干的小伙子,暗暗拿了主意:韩克华和团中央两边都别想得到吴建民,我让他回北京外交部。

吴建民在布达佩斯工作了4年,于1965让陈毅的一纸调令调回国内,在外交部翻译室当翻译,一干就是6年。这期间他有幸担任毛泽东、周恩来、陈毅、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法语译员。

施燕华:又是大使,又是大使夫人

俗话说,缘定三生。早年就有“江南美女”之称的“北外”高材生施燕华几乎是踏着吴建民的脚印来到团中央和外交部的。施燕华祖籍浙江镇海,在吴建民毕业前一年,她考入北外英语系。

吴建民来到外交部翻译处不久,施燕华也正式分配到外交部教育司翻译处当英文翻译。几个月后,吴建民成为外交部的翻译处的团支部书记,而施燕华当上了团支部副书记,两人的接触越来越多,爱情的种子慢慢发芽。1967年吴建民和施燕华结为伉俪。

施燕华是外交部首屈一指的英文翻译,曾担任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邓颖超等领导人的翻译,多次陪同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她不但参与了尼克松、基辛格、福特、里根、卡特等美国政要的接待工作,还参与了“中美建交公报”和“中美8·19公报”的起草。

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于1980年8月21日和23日两次采访邓小平,施燕华担当了这两次谈话的英文翻译。

法拉奇擅长提出许多奇怪的问题,而且不留情面,所以容易给翻译工作带来难度。施燕华不辱使命,准确无误地表达了双方的思想和观点。

施燕华至今还记得他们之间的那段不同寻常的开场白:

“明天是你的生日!”法拉奇一见到邓小平就说。

“我的生日?我的生日是明天吗?”邓小平有些奇怪。

“不错,邓小平先生,我是从你的传记中知道的。”

“既然你这样说,就算是吧!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是我的生日。就算明天是我的生日,你也不应该祝贺我啊!我已经76岁了,76岁是衰退的年龄啦!”

法拉奇有些尴尬:“邓小平先生,我父亲也是76岁,如果我对他说那是一个衰退的年龄,他会给我一巴掌呢!”

“他做得对。你不会这样对你父亲说的,是吗?”邓小平笑了。

1991年施燕华担任外交部翻译室主任,而此时吴建民也成为外交部的第十任新闻司司长。他们成为外交部成立以来第一对正司级官员夫妇。

3年后,施燕华被任命为中国驻卢森堡大公国特命全权大使,在此前不久,吴建民也被任命为中国驻荷兰特命全权大使,从而中国外交部出现了有史以来第一对伉俪大使。

一对外交伉俪为了国家的外交事业劳燕分飞,直到1998年,他们才在日内瓦得以团聚。

1996年初,吴建民被派往日内瓦,出任中国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大使。两年后,施燕华卸去驻卢森堡大使一职,也来到日内瓦,成为中国代表团公使。在1998年吴建民出任中国驻法国大使前,外交部领导曾征求吴建民的意见:施燕华是继续到别国当大使,还是到法国当大使夫人?吴建民说,到法国很忙,施燕华不在,不大好办。于是夫妻双方一起来到了巴黎,正式结束“劳燕分飞”的日子。

兀立于沧海横流中——日内瓦一役

1996年初,吴建民在荷兰任大使才1年零3个月就接到命令,结束在海牙的大使工作,立即前往日内瓦,紧急出任中国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大使。

当吴建民大使被紧急派往日内瓦时,离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52届会议开幕还有3个多月。当时中国领导人十分清楚,第52届人权会议对中国来说将是一场“恶战”。

1996年4月23日上午10时,日内瓦万国宫会议厅座无虚席,联合国第52届人权委员会开幕,随后即将对中国提出的国际社会对美国等国家对中国“人权”的相关指责“不采取行动”的动议进行表决。

在议案表决前,吴建民大使代表中国代表团走向讲台,刚才还叽叽喳喳的会场突然一片肃静。

吴建民先列举了一些事实,然后他说:“在过去6年里攻击中国人权状况最凶的国家,也正是历史上在人权领域欠中国人民债很多,践踏中国人权十分厉害的国家。那个超级大国关心的并非是中国的人权,而是自己的强权或霸权。他们百般攻击中国,说到底是不喜欢中国人民所选择的发展模式,我们没有接受他们鼓吹的‘休克疗法’之类的药方,而是坚定走自己的路。中国人走自己的路本是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因为我们已经走了5000多年了。要想通过高压来迫使12亿中国人听命于超级大国那只能是痴心妄想,白日做梦!我在这里要正告那些坚持搞反华提案的人,不要说你们搞6次反华提案,就是你们搞60次,中国人也照样走自己的路!”

最后,吴建民意味深长地说:“这个出于政治目的而炮制的决议草案,无论如何包装都改变不了其反华的实质。它的矛头不仅是指向中国的,而且也是指向所有发展中国家的。今天发生在中国身上的事,明天就可能发生在任何发展中国家身上。我呼吁本委员会一切主持正义的国家投票支持这一动议。”

吴建民话音刚落,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接着大会进行表决,最后以27票赞成、20票反对、6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中国提出的“不采取行动”动议,决定对美国、欧盟等提出的所谓“中国人权状况”议案不予审议和表决。

西方媒体在当天的报道中这样写道:中国大使吴建民在第三世界国家一片掌声中走出会场。

1997年,在第53届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日内瓦会议上,吴建民率领中国代表团再次挫败了由美国、丹麦等少数国家提出的“中国人权状况”的“91号决议草案”,使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的这位外交“麻辣烫”。

法国“大骑士勋章”荣耀的获得者

吴建民在日内瓦人权大会上不畏强权、勇于维护国家尊严的出色表现,让中央领导十分满意。1998年11月,吴建民出任中国驻法国特命全权大使。

由于吴建民的法语特别好,而且对法国的历史、文化有很深的研究,所以当他前往总统办公室向希拉克递交国书时,希拉克像见到老朋友一样,与他长谈了4个小时,这在世界外交史上也是少有的。

2001年12月20日,吴建民和夫人施燕华乘坐大使馆汽车外出,汽车在繁华的香榭丽舍大街行驶时,有4个身份不明的男子骑着摩托车尾随其后。汽车遇红灯后刚停下,尾随其后的一名摩托车手用铁链击碎了座驾的后窗玻璃,企图抢劫施燕华放在座位上的手包。就在这紧急关头,交通灯转绿放行,汽车迅速启动,风驰电掣而去,劫匪一无所获。随后吴大使迅速向警方报警。

近年来,法国的治安状况堪忧。据法国统计数据显示,法国的刑事犯罪率在2001年上升了8%,其中盗窃和抢劫案件大幅上升。

吴大使夫妇巴黎街头遇险被法国《费加罗报》披露后,法国政府十分震惊。巴黎劫匪竟然光天化日行劫外国大使,而且事主还是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外交官,这让法国政府在世界上丢尽面子,特别给当时的法国社会党总理若斯潘造成难堪。

法国民众对吴建民夫妇的遇险也感到异常气愤。许多素不相识的民众给吴建民夫妇写信,表示由衷的关心和对劫匪的愤怒。一位巴黎政治学者在给吴建民的信中说,法国政府连中国大使的安全都不能保证,那是法兰西的耻辱。

这是吴建民在法国公众中树立起来的威信,是几年来他真诚与法国人民沟通的结果。

被称为“富人俱乐部”的西方“七国集团”乃至后来的“八国集团”曾多次邀请中国领导人参加他们的会议,但中国都未出席。法国是2003年“八国集团”峰会的东道主,按惯例,东道主有权邀请一些非成员国与会。于是,希拉克在2003年1月提出邀请包括中国、印度和巴西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以及非洲的贫穷国家参加峰会期间举行的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尽管中国从未与“七国集团”或“八国集团”进行过直接对话,但出于战略的考虑,中国政府决定响应希拉克发出的邀请,积极参与对话。

2003年6月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在法国埃维昂举行的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作为中国驻法国大使,吴建民陪同参加了胡锦涛主席在会议期间的几乎全部活动,有些场合因专职翻译不能在场,他还时常临时担任翻译。吴建民利用这样难得的机会,帮助中法两国领导人进行有效沟通,使两国元首很快建立了不错的私人关系。事后希拉克对吴建民的工作表示了由衷的感激,并对胡锦涛主席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吴建民 - 所获荣誉

听到吴建民即将离任回国的消息,希拉克总统内心百感交集。他希望在吴大使离开巴黎前能在一起叙旧,但从礼仪上来说,法国总统不接见离任大使。

2003年6月27日,希拉克破例在总统府爱丽舍宫接受吴建民辞行,并为吴建民颁授“法国荣誉勋位团大骑士勋章”,以此表彰这位中国大使“为促进法、中友好关系和法国人了解中国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这个荣誉勋位是全法的最高表彰奖,l802年拿破仑任首席执政时创立,用以表彰作出杰出贡献的法国和外国军人及平民。该荣誉勋位共分五级,大骑士勋章属于第二显位级,仅次于法国总统授予外国元首的十字勋章。

2010年12月17日,《南方人物周刊》主办的第六届2010中国魅力人物颁奖盛典在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举行,当选2010中国年度魅力50人政界温润之魅

 

上一篇:杨澜老公吴征

下一篇:刘强东简历

AD